【资料图】
近些年,四大名著几乎隔一段时间,就会被拿出来“建议一下”。这不,最近有网民又建议把《水浒》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。该网友认为,《水浒》毁三观、作者心理阴暗变态、是最毒小说。
对此,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复称,该网友的顾虑与担忧有一定道理,但是《水浒》文学价值巨大、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,这是其入选的三大原因。
报道中有一个细节,该网民表示,自己中小学时是通过学中学课文去看水浒原书的。我也是在初中时第一次完整地看完原著,当时确实有不少击碎三观的感觉:比如李逵滥杀无辜,十字坡的人肉包子,还有梁山用人皮做鼓面、头发做绳子的细节描写,都让我震惊,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价值观。
相反,它拓宽了我的世界观,让我知道了经典名著也不是绝对完美的,也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。而我们也要相信孩子们有基本的是非判断力,就像我和这位网友,从小也看了,非但没有“崇尚”或“信奉”,反而思考了很多问题,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吗?
事实上,如果戴着这种挑剔眼光和“有问题就抛弃”的心态,那几乎没有古典名著能够给孩子看了。 网络上一度流传一个段子:《西游记》是鬼怪迷信,《水浒传》宣扬暴力,《三国演义》勾心斗角,《红楼梦》容易让孩子早恋……得,那确实看无可看了。
名著之所以是名著,经久不衰,自然有其生命力所在。时至今日,我们依然能从《水浒》中读到很多有益的、深刻的东西,比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、对官逼民反的愤恨,对见义勇为、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的喜爱和向往,等等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,其实更多地并不是《水浒》这本书本身。文学作品当然可以有争议性的评判,一千个读者可以有一千种观点,只是我们要摒弃“我不喜欢的,就要举报投诉”“我认为不好的,就要坚决消除”的个人主义心态。别的不说,你不喜欢《水浒》就要求它滚出课本,那些喜欢《水浒》、觉得它有价值人的看法和选择,是不是也被一刀切地否定和剥夺了呢?
而相比读什么,我们其实更应该引导、传授给孩子的,是如何读书,让孩子在阅读中去辨别、去思考、去赏析或批判。而不是提前给他们做好选择,告诉他们在什么年龄段就该读什么书,把他们的阅读道路修剪得干干净净,这并不是在培养一个独立的人,而是在人为制作一个父母想象中的作品。
当我们在批判一些文学作品和现实环境时,一定要明白,孩子终将长大,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个棉花糖般的柔软世界,我们更不可能在他们十八岁的那一刻,让他们直接从一个童话世界瞬间过渡到成人世界,他们需要不断地去阅读、认识、思辨、经历和成长。我们不能夺走孩子的成长过程,无论你期待着一个怎样的美好结果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